向波希米亚致敬

我们必须自己创造出一份渴望来包容悲剧和希望

boximiya《波希米亚-迷人的放逐》|伊丽莎白-威尔逊作品

这本书也算是一部波希米亚简史。说“也算是”,意思是它料足,文字好,全无劣质历史教科书之类烂调调。不过,我老大不愿意说它是一本“导游”——尽管对我而言,它确如一位导游,带我游历冰火兼容绵延至今的一种名叫“波希米亚”的文化景观……可是,可是你见过哪位“导游”背词搪塞你时还能极富洞见?

记者费利克斯-皮亚1834开始创造性使用“波希米亚”一词。在一则报道,费利克斯用“波希米亚”一词代指流浪贫穷的艺术家。此外,他创造性地将“波希米亚”与“吉普赛”并置一处,是暗指两者近似吗?会近似吗?哪些是近似呢?还是为了“方便叙述”吧。

读过100页时,已是某个周末午后。诡谲的事儿终于发生……“波希米亚”这个词儿一蹦出来,我就跳想到“网友”——我国网友。我都觉得自己实在不靠谱。不过,既然时装可以有“波希米亚风”,家装可以有“波希米亚范儿”,生活可以有“波希米亚式”,网民为什么不可以波希而且米亚?我国网友不边缘不流浪不才华横溢不朝不保夕?逻辑推论没问题。鼓掌……那几巴掌被我虚拟出的掌声在我家沙发周围没溜达多远就散了,声势全无。

顺此,在互联网丛林,我国网友完全可比拟为E时代波希米亚:“留言”或“抢沙发”就像一种变形酗酒,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新奇世界,一个与现存选择、既定价值完全不同的自我,一个持不同人生观乃至不同政见者挑衅时尚暴力商业霸权主流政治的平台……这些原本用来定义波希米亚的字眼直接挪移用来形容我国网友,都合适。

据此,我国网友,这个网络“波希米亚族”的内涵已不再是所谓“乌合之众”,而是被刷新为一个内涵丰富层面立体的庞大群体:暧昧,复杂,丰富多彩……互联网恍如埃里希-米萨姆笔下复原的那间位于柏林的咖啡馆,既是一个“自由精神的聚会之所”,也像一场无始无终的狂欢节。网络波西米亚使思想成为一场富于弹性的游戏,自此,思想成为一场既是目的地也是前往目的地的旅行。

“还是因为不完美和苦难不可避免,我们才必须自己创造出一份渴望来包容悲剧,也包容希望。”本雅明这句话本是直抵波希米亚内心冲动的,可在我的幻觉里,它也是对我国与日俱增万千网民时时刻刻创造无穷悲欢离合大喜剧的描述与褒奖。

当然当然,最终,吉普赛是吉普赛,波希米亚是波西米亚,我国网友是我国网友,不搭界。正如都80后,都写字换钱,都上作家富豪榜,可郭敬明不会哪怕约等于韩寒?我国网友一如既往正以低贱顽强的激情向波希米亚致敬:“他们特立独行,追求心灵自由和不羁流浪,他们奇异古怪,超出了法律和社会规范,他们就是今天的波希米亚人。”(p11.费利克斯-皮亚

16条评论

  1. 请原谅我的浅薄:
    1、波西米亚是不是大概可以称为最初由吉普赛人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
    2、黄老师最后一段,没看出来究竟是在捧谁、在贬谁……

    个人觉得如今的人们在虚拟世界里比较容易创造出亲密关系、擦出乌托邦式的闪亮火花,现实生活中交往能力有逐渐丧失的倾向。引用一句电影里常听到的话:I’m scared。大家都scared。

  2. 黄爷BLOG,开始替代每日必读的《广州日报》了

  3. 波希米亚,这个网名我已经培养近10年了,从99年开始上网用QQ,到04年开始写博客,到现在,一直都作为自己遵循的一种文化,使用它,受它感染……

    看到这个标题,暗喜了一下,共鸣了一下。

  4. 在天寒地冷的冬季,许多人都喜欢利用喝酒来御寒。事实上,多喝一些酒,可以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人有热烘烘的感觉。但这只是使人暂时消除了冷的感觉,并不是真正的御寒。

  5. “在互联网丛林,我国网友完全可比拟为E时代波希米亚:“留言”或“抢沙发”就像一种变形酗酒,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新奇世界,一个与现存选择、既定价值完全不同的自我,一个持不同人生观乃至不同政见者挑衅时尚暴力商业霸权主流政治的平台……这些原本用来定义波希米亚的字眼直接挪移用来形容我国网友,都合适。”说的多好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