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会

 “当你是孩子,二十四小时就像整个人生。” (卫西谛)

weichanchudewendang.jpg042|《未删的文档》|卫西谛作品

影评家卫西谛这部电影随笔集中所涉及的影片大部分我都没看过。我把这作为无法直接分享卫西谛观影经验的最重要的障碍。好在卫师反复强调说,这本书不是影评集而是随笔集。这个谦虚低调的底色有效缓解了我因贫瘠的影像经验而生成的响亮自惭,而将阅读本书导向自动转至个人生活生命经验对照上……我知道,这是歧路。可这一大把生活经验告诉我,在短暂人生中,你不得已的歧路多半也就算正路了。正路,你的正路。

书中《喜剧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一文介绍的伍迪艾伦二〇〇四年出品的片子《美莲达与美莲达》。这则短小随笔把电影当切口,内里所写,其实已悄然移换为人生乃至人生难免的伤逝之慨。卫师坦陈黄舒骏唱念出“我没和u2一起表演倒是看到woody allen走在四十五街”时的“惊喜”如今早已打折,可卫师同时也援引影评人宝琳-凯尔的话说:到后来,伍迪艾伦的电影已“成为治疗他自己人生症状的良方。”

天下粉丝千千万万千姿百态,而就体谅与知会而言,文化影迷可称之最。这类影迷到了卫师段位,已属鉴赏家一级。“实际上,伍迪的确在自己所有的电影中向观众坦露自己的困惑、怯懦、烦恼、忧怨。在自嘲的同时消解自我产生的精神和文化上的质疑,他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不断产生不断消解的过程中不断构筑起来的……在命运的选择面前,我们想都不用多想,我们将走必然之路”……读到如是精准体贴,就好像看见当年巴尔扎克遇见傅雷,而不是斯蒂芬-金后来遇见的外文系大四文青。

“《四月三周又两天》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女主角向摄影机投下一瞥,望向观众这一瞥是如此短促,以至于观众和角色之间还没有来得及形成对视,就戛然黑场,宣告结束”……前面这段文字是卫师在论及罗马尼亚电影《四月三周又两天》时的开场白。这“开场白”自影片的“结束语”说起,自有了一份从从容容的惊心动魄。甚至其中还藏着天下影迷共同的心理动因:大家爱电影爱的其实正是它的可分析、可揣测、可重构,而蜷居于各自人生里的我们虽凡俗到底从无心惊魄动,可琐碎的委屈谁能拒绝,谁会重构?

4条评论

  1. 黄师有空也补补电影哦,可说到底又哪有这许多的时间呢,我是看到碟山书海每每都有一种绝望的。

  2. 色情片那段时间,我们刚换了上司,新官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让我们措手不及,陪酒妹大家都觉得压力特别大。周末,同事说要找个地方放松放松。一向没有激情片什么夜生活的我只好听从大家的安排。我从来没
    去过夜总会,出于好奇,我没有拒绝同事的提议。同居第一次去那种地方,我不停猜测着周围客人的身份。成人电影还没等我适应过来,一位服务生走过来为我们点单。同事驾轻就熟地点着单,脱衣舞我不由自主地偷偷打量那位小弟的样子。高高瘦瘦的,有一双无辜的忧伤的眼睛,小姐手指很修长,说话声音很好听,他这样的男孩如果在卖淫女大学校园或公司里应该是“名草”吧,在这个地方工作应该会美胸受很多女客人喜欢。“小雅,你会玩骰子吧?”同事的询问打断了我的胡思乱想。挑逗我应付着同事,深怕他们看出我的心思,同时心中小小地期待着他还会过来。情人他真的专门招呼我们这桌,他说自己叫文,让我们叫他阿文。偷情“阿文,好有气质的名字,配他刚好”我在心里自言自语。同事见我心不在焉,潘金莲特意让文坐到我身边。我又惊又喜,紧张得打翻了酒瓶。三级片文细心地递来毛巾,帮忙处理桌上和沙发上的惨状。在同事的插科打诨下,裸照我和文渐渐熟络起来。 白天,他睡觉,我上班。他睡醒了会给我发消息或打电话,处女隔三岔五,我就到他上班的地方陪他工作。裸体从莲花路口回湖里的住处要四十分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